用户名 
密码 
民生与法网
广告
首页 > 热点追踪 > 正文

“课本循环使用” 值得提倡
2020-11-18 14:34:26   来源:北京日报   评论:0 点击:

这里有40多吨教材,都是这三四天收来的,全部变废纸了。近日,有记者探访一再生资源公司车间,看到一座近两层楼高的教材山。其中很多书本品...
“这里有40多吨教材,都是这三四天收来的,全部变废纸了。”近日,有记者探访一再生资源公司车间,看到一座近两层楼高的“教材山”。其中很多书本品相完好、干净整洁,直接“报废”着实可惜。但实际上,如此触目惊心的教材浪费见于各个教育阶段,有家长感慨,“卖了一麻袋的书,最后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

  作为一种阶段性学习材料,教材的留存率并不高。数据显示,近5年全国中小学课本等各类教学材料的零售体量,平均每年约28亿册、金额超200亿元。而这些教材若能循环使用一年,节约费用可援建约4万所希望小学。更令人遗憾的是,没有物尽其用的教材仅是印刷出版物浪费的冰山一角。从儿童绘本、学习卡片,到考试用书、专业手册,除去少量具备收藏价值的,大部分都属于消耗品,往往是被翻看过一遍就进了垃圾堆。

  无论是出于节约,还是着眼环保,“旧书循环”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就教材来说,其实我国在十余年前就明确表示鼓励循环使用。只是,呼声落地的过程中,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梗阻。一方面,在种类繁多的纸制品中分拣可二次利用的书本,前期人工成本过高、后期销售渠道太少,无法形成完整产业链。另一方面,对于教材是否会改版、旧书的卫生情况如何,家长和学生难免心存疑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其实可以从畅通一所学校的“微循环”开始。比如,安排图书馆对教材进行专门回收,组织学生开办“跳蚤市场”、图书置换公益活动,等等。

  教材天然具备“内部消化”的便利,盘活其他类型的图书资源,则需要着眼更大范围、调动更多主体。眼下,传统的二手书市场甚是冷清,但一些二手书互联网交易平台颇为红火,还有平台开出了线下实体店,尝试将平台积累的读者引流至线下书店。从现实情况来看,二手书品类垂直、小众、利润空间较小,这些尝试能否蹚出一条新路,还有待观察。但从社会效益计,该领域还是很值得深耕的。相关部门不妨以此为契机,瞄准二手书流通的盈利痛点,对优质平台给予一定扶持,协助其探索更多发展的可能。与此同时,对定价标准、交易过程、服务质量等予以监管,倒逼这块市场走向规范化。总之,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热情,我们才有可能推动“纸上节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从身边做起,打通“旧书循环”有助于让节约成为社会习惯。而对于每一个用书、读书的人来说,爱护每一本书,怀着珍重之情将之交给下一位读者,也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郑宇飞)

【纠错】 责任编辑: 徐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在中国追寻梦想”——东盟留学生青春闪耀的故事
下一篇:团结协作抗击疫情 共同维护多边主义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