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民生与法网
广告
首页 > 网络舆情 > 正文

从“凡尔赛”到“马保国”: 网络舆情生成与发酵的新特征
2020-11-24 10:50:37   来源:人民网   评论:0 点击:

近日,凡尔赛与不讲武德等网络热词突然走红,密集出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中,引发舆论广泛地关注与讨论。不少青年网民加入到科普与...
近日,“凡尔赛”与“不讲武德”等网络热词突然走红,密集出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中,引发舆论广泛地关注与讨论。不少青年网民加入到科普与“玩梗”之中,积极地对新流行语进行二次创作,并在互动中进一步衍生了流行语的含义。

微博科学科普博主@科普梗知识解析称,“凡尔赛文学”指代的是具有“贵族感”的网络言论,具体特征为文案先抑后扬、自问自答,并通过这些反向的表述来表达自己生活的优越感,微博网民@小奶球、@蒙淇淇77等人是“凡尔赛文学”的代表人物。

而所谓“不讲武德”则来源于“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马保国,他在一段视频中称遭人“偷袭”,指责年轻人“不讲武德”。这一言论也开始广为流传,被网民用于形容年轻人“十分勇猛”。

\

图:“凡尔赛文学”与“马保国”舆情趋势图

(来源:众云大数据平台)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显示,自11月1日至11月20日,这两个网络流行语开始逐渐走红, “凡尔赛文学”的热度于9日达到舆情波峰,此后相关舆情热度不减。截至20日,相关微博话题已获得8.2亿阅读量与15.7万讨论量。而“马保国”相关话题也保持了持续的热度,自11月2日开始发酵以来,15日至17日舆情出现第一波小波峰,18日后话题舆情更是不断上涨,并衍生出多个子话题。而这两个网络热词走红的背后,都反映出了舆情生成与发酵机理出现的新特征。

舆情生成与发酵机理的新特征

(一)生成土壤:网络亚文化、圈层文化碰撞

观察发现,无论是“凡尔赛文学”还是“不讲武德”原本都属于小范围的“圈层文化”。最初,“凡尔赛文学”仅由部分微博网民及豆瓣平台中的“凡尔赛研习小组”进行传播。最早发掘“凡尔赛文学”的微博网民@小奶球表示,其灵感来源于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目的本为用这个词嘲讽社交媒体上“想用‘朴实无华’的预期来表达高人一等的感觉”的网民。而情感作家@蒙淇淇77的微博言论受到网民关注后,“凡尔赛文学”开始迅速流行,不少网民进而联想到网络上曾经流行的《武林外传》、《小时代》等文学作品内容,并自发地开始进行模仿与传播。

\

图:“凡尔赛文学”示例

(图片来源:微博网民@蒙淇淇77)

“不讲武德”这一词汇也延续了类似的传播路径,马保国曾屡次以“浑元形意太极门掌门人”的身份发起挑战,所谓“点到为止”“武德”等词汇也来源于传统武术圈,最初仅仅受到部分喜爱武术、格斗相关内容的网民的关注。在5月份的一场比试中,自称“武功高强”的马保国被搏击爱好者接连打倒。此后,不少他发布的视频也被网民翻出,其中一段视频中“年轻人不讲武德”等内容引起网民极大兴趣。原本在圈层内部不断传播与发展的文化,在广大网民的好奇心驱动下逐渐被挖掘出来,并在与网络亚文化的碰撞中产生了质变。

\

图:马保国表情包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二)扩散器:网民互动、内容再创

在圈层文化与网络亚文化的碰撞中,网民自发地进行互动与二次创作进一步丰富了网络流行语的内涵,为其赋予了更持久的生命力。微博网民@小奶球在创作“凡尔赛文学”一词之余,更是总结出了先抑后扬、自问自答、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的“凡尔赛三要素”,而豆瓣网民“zoe”则撰写了一份名为“凡学公式”的精华帖,其中总结出了“凡凡相抵没人管”“凡向群众惹人嘲”等规律。在词汇走红后,部分网民则创作出了“反向凡尔赛”的内容,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对进行“吐槽”。

\

图:“反向凡尔赛”示例

(图片来源:微博网民@盒子是也)

马保国的视频也获得了大量网民的二次创作。截至20日,“马保国”为话题的B站频道包含网民制作或转发视频1.9万条,订阅量已达3.5万次,播放量达6.6亿次。其中播放量前十的视频中,除了达到2076万的原视频外,其他视频均由剪辑、“鬼畜”等形式合成,或由网民模仿马保国言行。而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马保国视频中“年轻人不讲武德”“闪电五连鞭”等言论更是被制成了表情包,在网民互动中迅速传播。

\

图:网民剪辑创作的马保国相关视频

(图片来源:B站网民“伊丽莎白鼠”)

在广泛的互动中,网民对于网络流行语含义进行了建构,使其含义更为完整,更加适合大众理解与传播,是“凡尔赛”与“马保国”流行的原因之一,而网民的二次创作更是将原本的“圈层文化”化为己用,进一步构建起了自身的话语体系。

(三)媒介特征:多渠道、全类型传播

尽管“凡尔赛文学”原本在微博、豆瓣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由普通网民以文字形式传播,但在走红后迅速被不同类型的受众扩散至问答平台、短视频平台与文化社区。例如在抖音平台上,除了大量网民参与之外,包括“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在内的不少学校,与“杭州城管”、“中国火箭军”等官方机构账号也加入到相关短视频的模仿与创作之中。而在知乎平台的“凡尔赛文学”话题下,“新京报书评周刊”、四川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四川观察”等主流媒体账号,与“游戏研究社”等自媒体账号也加入到了问题的回答与科普之中。

\

图:国防科技大学学子的“凡尔赛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原本基于“马保国”相关视频进行传播的话题,在从短视频平台延伸至其他平台后也自动转化为了多种形式。在网易云音乐平台上,目前已有不少网民创作了《年轻人不讲武德》、《我大意了,我没有闪》等多首歌曲。而不少微博网民纯文字编成的“段子”仍有很强的画面感。例如,一位网民发文称:“我啪地一声爬起来了,很快啊!来!偷袭!我六十九岁的老同志。这样好吗?这样很好。”有网民在评论区开玩笑称:“你为什么能发语音?”可见网络热词在依靠多种渠道、多方面受众进行全平台、全类型的传播时,对于不同渠道与形式拥有很强的适应性,获得的传播能力远远大于传播中的损耗,导致其热度能够不断保持。

\

图:网民DISEASE-症创作的电音作品

(图片来源:网易云音乐截图)

(四)催化剂:商业营销

在“凡尔赛文学”一词流行之后,不少商家跟风加入,将其变为一种新形式的营销文体。例如,有奶茶品牌就在微博上发文,以 “女朋友好想喝奶茶,不想排队,不想点外卖”为主题进行营销。有媒体注意到,一名网红“女董事长”也通过将自己包装成鲜活的“凡尔赛”式人物吸引了大量关注,被媒体评论为“微商版凡尔赛文学”。

“马保国”话题的背后也有着商业营销的影子。11月15日,马保国宣布“已回归平静生活,远离武林是非圈子”,但在17日下午就有视频曝光他将“复出”参演电影,再次引发舆情波峰。马保国在微博账号开通“真爱粉”(付费功能)后,他表示“不到2小时,就有200多人加入”。还有网民发现,马保国视频中曾提到的“耗子尾汁”一词(好自为之的谐音)已被申请注册为企业商标。商业营销的推波助澜延长了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使得其进一步蔓延发酵,不断催生新的舆情事件。

简言之,从“凡尔赛文学”到“马保国”的走红,我们看到了推动舆情生成与发酵的新元素,包括圈层碰撞、网民行为、媒介特点以及商业营销等等——这些因素对于日常舆情危机应对、网络空间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

 
 
(责编:程欣(实习生)、李娅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手机浏览器野蛮生长 国家网信办专项整治
下一篇: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