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民生与法网
广告
首页 > 美丽中国 > 正文

“山水黄南”构建高原生态文明典型
2021-10-22 15:39:59   来源:黄南州生态环境局   评论:0 点击:

黄南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污染防治与环境提升并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筑牢屏障...
黄南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污染防治与环境提升并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筑牢屏障,以“山水黄南”为基石,打造三江源生态样板。
 

在近日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文明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对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命名授牌,授予黄南藏族自治州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同时,授予黄南藏族自治州所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黄南州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地区,总人口28万人,有藏、汉、蒙古、回、土族等23个民族,藏族占68.6%。全境属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湿地公园2处、沙漠公园1处,是青海省国家安全屏障的“支撑区”。

河南县位于九曲黄河第一弯曲部、青甘川三省结合部,拥有青海省生态保护最好的可利用草场913万亩,堪称“亚洲一流·青海最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近年来,黄南州坚持“一优两高”战略,积极推进“三区建设”,按照“保环境、促发展、惠民生”的总体思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污染防治与环境提升并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筑牢屏障,以“山水黄南”为基石,打造三江源生态样板。

“十三五”期间,黄南州生态保护和建设投资达10.4亿元;累计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15.2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68.6%;黄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8.3%、95.3%;在全省率先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积极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开展生态资源状况评估调查,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科学划定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构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启动自然资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工程,争取隆务河、泽曲河生态修复等项目,实施以域内野生动植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保护性工程。持续抓好“七大公园”保护建设,做好坎布拉丹霞峰林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推进黄河尖扎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强化“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实施三江源二期、三北防护林、退牧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草原生态修复、河湖湿地保护、水土保持、荒漠化和黑土滩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争取黄河流域黄南段生态治理和保护项目,抓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提升水源涵养功能。积极落实坎布拉至冬果、麦秀至隆务峡两条绿色长廊建设项目,抓好麦秀林场国家级生态教育基地建设,实施国省道、县乡村道、单位庭院绿化景观工程,努力打造“森林城镇”和“森林乡村”,不断扩大提高绿色“颜值”。

黄南州实施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治理工程,在全州推广实施“林草长制”,提高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推动草原草畜平衡,促进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和良性发展。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深入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倡导全社会节约用水,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转变。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抓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享受到生态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为全面实现“山水黄南”奠定坚实的基础。”黄南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占兴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生态青海“输出”绿色未来
下一篇:会泽大海草山完成生态修复治理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