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民生与法网
广告
首页 > 环境观察 > 正文

[网络对话]震后三年建成新玉树
2013-04-14 17:30:44   来源:新华网   评论:0 点击:

4月13日,玉树八一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升旗仪式。新华网记者 王博 摄  新华网青海玉树4月14日电(记者 曹滢)4月的玉树,寒风依然凛冽,树...
\

 4月13日,玉树八一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升旗仪式。新华网记者 王博 摄
 

  新华网青海玉树4月14日电(记者 曹滢)4月的玉树,寒风依然凛冽,树枝上冒出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芽,预示着高原的春天不再遥远。

  这个地处中国西北内陆的小城,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建设。站在街头,举目可见一座座楼房在热火朝天建设中,有的刚刚封顶落成。其中最气派的建筑是学校和医院,它们大多已投入使用,人来人往。居民区、商贸区、生态绿地,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已依稀可辨,马路上穿梭的施工车辆甚至不时引发小小的拥堵,腾起阵阵黄烟…………一个崭新的玉树在地震废墟上建起,显出勃勃的生机。城外不远处,高高的山岗宁静矗立,蓝天清透深远。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玉树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结古镇正是地震极重灾区。在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新华网记者在玉树灾后重建指挥部的简易房里,听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匡湧讲述了玉树重建过程中曾经历的重重考验,和新玉树的未来蓝图。

  在玉树,机械设备实际功率只能发挥60%,每年施工期不到6个月

  新华网记者:玉树地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寒地区,同时也是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国家级贫困地区。这一系列“特质”意味着玉树灾后重建面临极为复杂和困难的局面。身处灾后重建第一线,您认为,这三年来玉树重建经历了哪些主要考验?

  匡湧:如您所说,玉树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决定了玉树重建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十分突出。

  首先面临的就是高原地区高寒缺氧的严峻考验。玉树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0.8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严重不足,由于高寒缺氧,人群机体病变率高达98%;每年有效施工期不到6个月,各类机械设备实际功率只有平原地区的60%左右,这在客观上给建设施工者带来困难和挑战;

  其次,这里是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是欧亚大陆大江大河发源最多的区域,也是全国乃至亚洲生态系统最脆弱、最原始的地区。灾后重建的同时,还担当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使命;

  第三,玉树是青海省唯一的大电网未能覆盖的地区,电力供应时断时续,所有建设单位只能自备柴油发电机,有的建设点还不通道路,物资匮乏,运输线路长,重建所需大部分建筑材料以及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都需要从外地供应。

  第四,藏族人口占玉树州总人口的97.7%,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州。玉树州藏传佛教寺院多,僧尼人数占总人口的5.98%,多教派并存,这样丰富的民族文化遗存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对重建规划、建材、施工等方面提出了特殊要求。

  土地问题是新玉树重建的最大瓶颈

  新华网记者:新玉树在原址上大规模重建,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匡湧:土地问题。这是制约灾后重建顺利推进的最大瓶颈。在玉树县结古镇12平方公里的有限规划重建区内需安置10万居民,并基本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可以说难度很大。大在哪里呢?由于历史原因,玉树绝大多数居民占用的土地权属不明确,土地权益关系复杂。以结古镇为例,可利用土地十分稀缺,流动人员多,加上震前土地管理相对滞后,土地公有观念淡薄,难以协调。

  另一方面,玉树地形条件十分复杂。还是以结古镇为例,地势最大高差有272米,56%以上是坡地,镇区两侧地质灾害隐患多,适宜居住的地域十分狭小。

  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底,指挥部开展了冬春百日攻坚活动,经过大量艰苦细致和扎实的工作,到目前,结古镇剩余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

  4万余户住房重建完工,灾区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新华网记者:玉树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新华网论坛和很多网站社区互动版块,“玉树”始终是一个引人关注、动人心弦的词。很多网友关心,现在玉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怎么样?

  匡湧:在我们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城乡住房建设是首要任务。全州住房重建总任务是41939户(含重建僧舍2785户),总面积342平方米,现已完成了40638户,完工率97%,已入住33313户,入住率是82%;

  三年重建任务目标中包含424个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现在已大部分建成投入使用。72个教育项目中有43所中小学校建成使用,29个幼儿园建成;66个卫生项目中建成投入使用的又46个;州博物馆、格萨尔广场等十大重点工程主体封顶,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建成,灾区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在基础设施方面,多条重要交通要道已开工建设,106项水利项目完工91.5%以上,330千伏主网联网工程开工建设。

  刚才提到,生态建设是重建工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现已制定了通天河流域的环境修复方案,重建过程中从严控制地材生产企业数量,依法取缔和关闭违规开采企业16家。实施了47个绿色产业项目,植树11万株,完成18条泥石流沟治理工程,实施5处不稳定斜坡治理项目。

  在结古镇,主干通信线路完成铺设,城市主次干道建成通车,建成给排水、燃气等管网700多公里,供热点46个,自来水厂、垃圾填埋厂、污水处理厂和3处公交站交付使用。292个农牧民集中建设点的人畜饮水、村道硬化等配套建设基本完成。

  商贸、旅游、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加快恢复发展,7个独立商业区主体已建成,11个旅游项目也大部分完成,完成了2个绿色产业聚集区的规划,分批兑现产业补助资金,安置震前企业59家,有9家企业投入运营,11家震前企业、新引进企业和聚集区同步建设。

  另外,87座受损宗教活动场所重建工程已全部开工,殿堂重建完成了93%以上,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全部完工。

  一次到位,跨越二十年

  新华网记者:今年是灾后重建的第三个年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三年完成灾后重建任务”的总体要求,在您心目中,完成重建任务的新玉树会是什么样?现在还有那些工作需要加快加紧?

  匡湧:国务院2010年6月颁布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蓝图:居民拥有新家园,生态迈上新台阶,设施得到新改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城乡呈现新面貌,社会和谐新局面。这正是我们的目标任务。

  当前,我们把住房建设作为是否全面完成三年重建任务的重点要素,6月底以前要全面彻底完成住房和配套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住房水、电、路、暖、通讯齐全,为居民顺利入住创造条件,实现城镇正常运转。9月底以前,要实现结古镇城市管理及运营步入正轨。

  相比之下,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宗教等公共项目目前的任务压力还比较大,9月底前要全面完成所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任务,需要强化施工力量,优化建设次序,挂图作战、倒班工作。

  考虑到玉树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我们把灾后重建和加强三江源保护相结合,同时在城镇掀起植树造林绿化高潮,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居民居住环境,实现绿色重建。

  在玉树干部群众和广大援建人员中流传着一句口号:“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我们希望这次重建一次到位,让玉树的整体发展跨越二十年。为此,广大建设人员与时间赛跑,与自然抗争,与毅力较量。当前的重建工作可以说为按期完成三年重建目标任务、为新玉树的建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结古镇的援建大军每年有4至5万人

  新华网记者:您是否统计过,这三年中有多少外来援建单位,有多少援建人员参与了灾后重建工作?

  匡湧:从全国有6家援建单位参与建设,包括北京、辽宁2个援建地区和中建集团、中铁建集团、中铁工集团、中电建集团等4家援建企业,青海省内有海南州、西宁市、海东地区、海西州等4个援建地区负责援建外围乡镇,另外省内还有11家企业参与建设。

  这三年来,每年平均在结古镇的援建大军有4至5万人,加上省内援建者,不少于6至7万人参与了玉树重建工作。

  在这里,我想通过新华网向全国网友对玉树的无疆大爱表示感谢。在高海拔高原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工作,紧迫性和艰巨性实属罕见。各援建单位和全国网友给予玉树很大支持,作为一名参与玉树灾后重建的建设者,三年来,我衷心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人民的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网络 对话 震后

上一篇:成龙捐古建追踪:安徽黄山市正全力促成古建回归故里
下一篇:揭秘海军炸礁队:人人都有英雄胆 要过生死关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