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民生与法网
广告
首页 > 国际要闻 > 正文

【新视界】泰国高铁:开启互联互通的智慧之门
2014-09-24 14:09:43   来源:新产经   评论:0 点击:

  《新产经》杂志  文|唐奇芳  7月底,泰国媒体传出消息,泰国军政府维稳会已通过两项投资总额达7414亿泰铢(约1450亿元)的高铁规划。...
  《新产经》杂志

  文|唐奇芳

  7月底,泰国媒体传出消息,泰国军政府维稳会已通过两项投资总额达7414亿泰铢(约1450亿元)的高铁规划。这两条高铁线路分别经过泰国北部的清孔和廊开穿过老挝,最终与中国境内的铁路相连。这意味着一度因泰国国内政治动荡而“脱线”的“大米换高铁”计划重新回到了正轨。

  对于中国而言,这个进展当然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胜利。但是,如果仅仅将其看作特定的人或国家的胜利,未免不足。恢复后的泰国高铁计划如果能够切实推进,将带来一连串令人惊喜的发展,因为这是东亚互联互通战略智慧的胜利。

  互联互通一直是东盟各国的重点议题。东盟规划中的单一市场、自由贸易区、经济共同体,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治安全共同体和文化社会共同体等地区一体化目标,归根结底都要依靠一个牢固顺畅、四通八达的互联互通网络作为支撑。而互联互通的重中之重又是交通运输上的连通,包括公路网、铁路网、内河与海上航运网以及航空网。东盟各国对此十分清楚,互联互通是各个层次东盟会议的主要议题,而且在2010年10月的东盟峰会上还专门制定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但是,眼看距离2015年底东盟共同体建成的目标期限只剩下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东盟互联互通却并未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作为陆路交通动脉的公路网和铁路网似乎还遥遥无期。之所以如此,客观原因是东盟陆路交通网主要位于中南半岛,而该地区以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新成员国居多,严重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规划能力。主观原因则是东盟协商一致的方式缺乏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性,各国落实东盟决议的政治意愿和紧迫感远远不足。

  在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来自域外国家的推动就成为东盟互联互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一直倡导与东盟的互联互通,逐步形成了系统的联通网络构想,去年又提出了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让这个构想更具完整性和可行性。

  上述倡议受到多数东盟成员的欢迎,但一些东盟成员对此却心存疑虑。原因很简单,它们对与中国的互联互通,尤其是铁路网的建设怀有地缘战略安全上的疑虑。众所周知,中南半岛普遍使用窄轨,如果要与中国铁路联通,就必须使用与中国一致的轨距,与中国庞大的铁路网直接相连。对庞大邻国的警惕和另一些域外大国有意渲染“中国威胁论”,让这些东盟成员无法认识到互联互通的真正意义,也无法准确判断地缘安全的真正形势。

  对东盟内部的互联互通,多数成员并无异议,对于日本提倡的中南半岛横向铁路联通计划也不担心,认为这是“安全的”。但是,东盟互联互通绝不是要建立一个排他性的封闭“局域网”,而是让东盟作为一个内部联系更加紧密的整体,更好地融入东亚乃至更广泛的地区联通,巩固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提升东盟成员在地区分工和国际产业链中的作用。事实上,与其他国家在地缘上的距离远近和是否直接由铁路网联通,并不构成判断其是否对自身安全存在威胁的依据,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其历史和现实中的对外行动。二战时期东南亚诸国的经历已经清楚地说明了一切。

  泰国高铁计划的恢复,可能会成为上述东盟成员的“定心丸”和“强心针”。泰国新建铁路将改变轨距,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而且其路线也与中国构想中的泛亚铁路东线一致。这种用具体行动体现出的政治互信和友好互利,将发挥良好的示范和鼓励作用,逐步纠正一些东盟成员在互联互通意义理解和地缘安全形势判断上的误解和偏差。这不仅对加速互联互通计划推进有利,也有助于地区国家,尤其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增进互信,维持稳定,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泰国高铁计划的恢复和推进,同样有利于形成域外大国在东南亚的健康互动关系。随着美国再平衡战略的推进和中日关系的日益紧张,中美日等域外大国在东南亚的竞争和博弈也越来越激烈。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因此这些大国在东南亚的任何互动都会被媒体渲染为竞争更加白热化的体现。具体到东南亚铁路网的建设上,则突出表现为中日间的激烈攻防。如前所述,日本努力推动在中南半岛修建西起缅甸、东到越南的数条横向铁路,连接东盟各国,既排除了中国,也可以为日本在东南亚的生产网络服务。而中国的构想则是通过东、中、西三线,实现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直接连通,东线甚至一直可以通到新加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似乎让中日在东南亚铁路网的建设上成为一种“零和”关系。无论在泰国铁路的建设上,还是缅甸铁路计划的搁浅上,都被舆论尤其是日本媒体渲染为中日间的明争暗斗。

  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想到:铁路网之所以成“网”,必然有纵有横;互联互通强调的是“互”,交融即为题中之意。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日本和中国在东南亚铁路网上的主张其实并不矛盾,相反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这也是东亚地区一体化和地区生产网络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日本在东南亚鼓吹“中国威胁论”,企图打造“对华包围圈”,渲染中日竞争,完全是政治整体右倾和冷战思维作祟的结果。一方面,日本对于中国力量的不断壮大感到严重不安,另一方面,它还对当年的“雁行模式”沉醉不已。殊不知,无论国际政治格局还是东亚地区形势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中日和所有大国间除了合作共赢之外别无出路。实际上,中日的产业模式和产品结构差异很大,经济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中日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彼此的经济发展,更可以为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做出决定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日本在政治、安全和经济上都在逆潮流而动,却诬蔑中国“威胁地区安全”。日本总是指责中国民众“抵制日货”,却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其政府和媒体竭力鼓吹的“摆脱对华经济依赖”在这个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全球化时代才是真正的荒谬。

  泰国高铁计划的推进,说明日本的错误主张无法阻挡互联互通向着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向发展。东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互联互通,已经打开了切实推进的大门,接下来是对所有相关国家,尤其是一些东盟成员和日本政治智慧的重大考验。

相关热词搜索:新视界 泰国 智慧

上一篇:今年已有18名中国人在菲遇害 中方促菲迅速调查
下一篇:习近平:中俄立法机构要共同维护好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