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民生与法网
广告
首页 > 热点追踪 > 正文

深圳近零碳社区究竟长啥样?
2022-07-27 16:16:45   来源:中国环境报   评论:0 点击:

近期,近零碳社区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热词,多个城市纷纷将其列入日程表,在社区生活的你是否想过,城市近零碳社区究竟长啥样?近距离带你体...
近期,近零碳社区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热词,多个城市纷纷将其列入日程表,在社区生活的你是否想过,城市近零碳社区究竟长啥样?近距离带你体验。

全新图景

低碳“黑科技”渐渐融入居民生活

早起上班,登录在线App即可看到家庭用电每日减排量;中午进入社区,扫码登记,即可看到自身碳足迹和碳排放;晚间散步,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照亮漫步小道,手机放在小区椅子上即可随时充电,余电上网还能增加居民收益……

 

7月24日,深晚记者在龙岗区新桥世居近零碳社区看到,低碳“黑科技”渐渐融入居民生活,也勾勒出一幅城市未来低碳生活的全新图景。

 

14c1cabe1d42cde99686757fa483ed2a.jpg

使用黑科技打造出的“零碳生活单元”

具体呈现

 

140多项“黑科技”可实现减碳580吨

 

“这一处是零碳生活单元,这就是社区未来生活的样子。”深圳市龙岗区科创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工作人员魏伟鹏介绍,位于龙岗坪地的新桥世居,是一座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客家围屋,社区集成应用140多项绿色低碳技术,解决社区低碳建设的众多难题。

屋顶由原来的木梁瓦片结构改造成光伏发电屋顶,南面的砖墙也贴上光伏板,双面驱动,电力十足。双驱光伏板发电成功后,电能将流入蓄电池中储存,可用于居民家中照明用电等。

4b3585823815840c68c1470635378244.jpg

储能电池柜

 

小楼下方有一处围栏保护的“白色箱子”,上面清晰地写着储能电池柜。绿电在储能柜中蓄势待发,时刻为居民提供“生活能源”。
小楼中所有家电连入手机App后,可以实时查看家电发电信息以及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家电减排效果等数据。

 

342c572cc722d8fa335d07c56af37047.jpg

社区草坪上的太阳能照明灯

 

社区还通过安装安全小电站光伏,并实施由绿色能源岛支撑的区域分布式供能,年均发电54万千瓦时,预计可减少碳排放420吨。

 

在社区漫道的每一条太阳能长椅上,33块微型光伏板嵌入在椅面上,吸收储备太阳能。

58a216f29f87ab91c9d64ab9daf21a13.jpg

在社区漫道上,手机放在太阳能椅子上即可充电

 

当居民在小区漫步,发现手机电量告急时,可将手机放在太阳能长椅上充电,也可通过连接蓝牙播放歌曲。

 

在社区里,还有一种既能遮阳又能发电的太阳能伞。太阳能伞的伞面是光伏板,白天可以利用太阳能伞进行遮阳,夜间还可以使用光伏板发电进行照明。在小区160米的长廊中,深晚记者关注到,长廊屋顶全是光伏板,光伏发电面积523平方米,年均发电量约12万千瓦时,每年可减碳88吨。

该社区的智慧大脑——智碳中心,是全国首个近零碳智慧管理平台。

8355a640965d1eb4262b56b874a75a60.jpg

社区智碳中心显示大屏

 

其偌大的电子屏显示着居民碳账户、碳积分以及光盘行动、公交出行等低碳活动实时监控数据,现场充满“科技+环保”的绿色气息。
注册碳账户后,输入自身衣食住行数据后,便能轻松看到自身的碳足迹和碳排放等情况。
根据测算,新桥世居社区每年基本碳排放约630吨,社区内各项节能降碳设备和技术可完成约580吨的减碳任务。剩余的50吨碳排放,将通过建立碳账户对社区居民与访客进行碳管理。
居民可以通过绿色行为在碳账户获取碳积分,碳积分可以在碳商城换购商品,或者在碳交易平台进行售卖,以此推动居民践行零碳生活。
“这样的生活场景,相信未来将在深圳更多社区实现。”魏伟鹏说。

 

专家建议

 

近零碳社区究竟该怎么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社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居民通过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可以为近零碳社区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深圳在推动近零碳社区过程中,应建立具体的场景,动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力量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发力。相关政府部门可制定近零碳社区标准规范,并对相关减排成效进行计量、核算,及时向公众公布。同时,建立近零碳社区个人减排可持续的激励机制。

 

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翟生强:深圳经济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良好,居民的低碳意识较强,建设近零碳社区有着良好的禀赋和机遇。未来深圳可在全市层面谋划近零碳社区系统性解决方案,包括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出台具体的执行实施策略路径,打造更多契合市民需求的近零碳社区示范性案例。
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理事熊杨:从社会力量的角度分析,国家在治理黑臭水体中推行“河长制”的经验证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重要性。气候变化与水污染一样也是影响居民健康生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推动“减碳”和建立近零碳社区过程中,深圳应发挥社会组织在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桥梁”作用以及社会组织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将实施“双碳”的“细节”融入社区建设工作中,引导市民“了解——关心——行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师大产业2021年度社会责任专项报告发布
下一篇:“零废弃•轻生活”低碳环保艺术节乌鲁木齐开展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