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民生与法网
广告
首页 > 教育在线 > 正文

升旗仪式上的爱情表白
2013-04-17 10:54: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评论:0 点击:

一个学生拍下的4月8日升旗仪式现场4月10日华商报头版  四月里的这几天,一个少年接受了几乎整个西安城的注目。  他出现的时候,人们只...

话来用,再见缝插针地“瞄一眼”。

  每当她看到某个男生名字出现频繁,总要找老师打听一番,了解男生的成绩、品行和家庭情况。

  “我不敢直接问她。”张娟说,在她看来,青春期的情感萌动再正常不过,但谈及这样的话题,大多数中国家庭依然遮遮掩掩。

  “越遮掩,越显得神秘,孩子就越好奇。敞开来谈,反而可以撕掉这层面纱,直接教孩子保护自己。”张娟说。

  那个周一晚上,这位母亲接女儿回家。小姑娘激动地说:“妈,今天西工院(附中)有个娃震了(方言,意为做了影响很大的事)!”

  听了小中的事,张娟觉得机会难得。此前,女儿主动谈论学校的情况很少,都是她问一句,女儿不耐烦地答一句。

  “这娃真勇敢!”她赶紧表示出鼓励的态度,但又怕影响女儿,马上补了一句:“我就是担心那个被表白的女孩压力会很大!”

  张娟没想到,听了这话,女儿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了她一会儿。跟着就聊起来:“我们年级有30对儿,不过我还是单身!”

  接下来几天,这个高二小姑娘和母亲交流情感和班级话题的次数明显增多。张娟发表看法,女儿也不再反感。

  “我真心感谢这个素不相识的男娃。”张娟说,“他让家长和孩子有了共同面对、探讨问题的机会”。

  但这位妈妈也有自己的忧虑:在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支持小中,会不会引起模仿与跟风?

  回到校园

  4月8日当天,把儿子领回家的小中父亲心情低落。第二天他去上班,却听到不知小中身份的同事纷纷议论:“娃是好样的!”这位父亲没有搭腔,心里却多了些安慰。接下来的每一天,他都在关注新闻,当看到“都是支持鼓励我儿子”时,他最初的愤怒和烦恼很快减轻了。

  “只是太对不起你的班主任。”他对小中说,“老师那么信任你,你却给人添麻烦。”除此之外,他没再多说。

  当学校确定小中能够返校上课的时间后,“我们一家子终于恢复正常了。”小惠说。

  周五那天中午,母亲买了大虾,做了一餐丰盛的午饭。“你终于会笑了!”母亲对小惠说。23岁的姑娘揉揉自己的脸,觉得心情放松。

  小中却没有彻底放松下来。他原以为“作为一个男生只要敢想敢做,什么事情都承担得起”,但事情发生后他才发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什么也做不了”。

  “我算什么狗屁,我连流泪的资格也没有!”情绪激动的小中在网络中写道。他想着母亲流泪的样子,想着老师的无奈,想着姐姐的奔忙,还想着“108”的处境。他觉得自己敢去承担,现实却是,他只能每天坐在家里,等待家人带回关于他未来的消息。

  那几天,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辜负父母,“一定要考上一本的大学”。

  “他们对我弟弟的理解有误。”小惠说。有人批评这个少年“破坏了国旗下演讲的严肃性”,但对小中来说,他选择这个场合,正是对这分严肃性心知肚明。他觉得正是因为在国旗下,宣誓才显得特别庄严,才能让所有人见证自己的责任心。

  这个17岁少年像大部分男孩子一样喜欢漫画、打球和听音乐。他物理成绩很好,姐姐还送过他《相对论》。但眼下,他觉得感情才是他心里最重要的东西,不只是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

  问及他的理想,这个脸上还有稚气的男孩板着脸严肃地说:“让整个家族的人都平安开心。”

  无论如何,小中已经准备好了要回到校园,继续学业。而校园也做好准备迎接他了。

  4月15日,新的周一,小中穿上校服,蹬上球鞋,回到学校。早上8点半,升旗仪式结束后,校长看到小中和母亲站在校门口,便向母子俩挥手致意,然后亲自将小中带到了教室里。

  “同意他留在这个班的请举手!”校长半开玩笑地问。

  毫无迟疑,全班39只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记者 秦珍子)


 

相关热词搜索:升旗仪式

上一篇:复旦投毒案震惊社会 校方否认直博竞争是投毒原因
下一篇:访教育部高教司司长:高校怎样用好专业设置自主权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