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民生与法网
广告
首页 > 网络舆情 > 正文

【转型中国】自贸区试验的缓与急
2014-12-08 06:33:54   来源:新产经   评论:0 点击:

  文|刘佳  自贸区自挂牌那天开始,就一直是全球目光焦点所在。日前,习近平在深改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的经验...
  文|刘佳

  自贸区自挂牌那天开始,就一直是全球目光焦点所在。日前,习近平在深改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的经验,是我们在这块试验田上试验培育出的种子,要把这些种子在更大范围内播种扩散,尽快开花结果,对试验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能在其他地区推广的要尽快推广,能在全国推广的要推广到全国。”

  上海自贸区仅挂牌一年便提出“推广、复制经验”,是操之过急还是行动太缓?恐怕要从当前的国内外局势出发才能一论究竟。

  转弯期的探索

  当前,中国面临着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的双重压力。基于这一背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应运而生,主要任务是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上海自贸区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意义上的4个特殊的海关监管区的28.78平方公里土地,亦不是针对单一城市的“政策红利”,而是定位于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服务业开放,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是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具体来看,立足于上海和中国经济的大背景,上海自贸区的试点意义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与新时期外贸突围目标相吻合,立足上海综合保税区开放经验,以贸易开放促进投资与金融改革,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中国经济走到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海外贸易需求下降、经济新兴增长点空缺的转型攻坚时期。当前外贸形势下,亟须提升出口竞争力和促进进口,具体在于拓展转口和离岸业务,探索规避贸易壁垒新途径,进一步接轨国际贸易、金融、航运政策。

  上海是名列世界第一大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同时具有20年综合保税区的开放试点历史,国际贸易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基础能够提供贸易支持与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大力试点服务业改革与金融业开放,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体现扩大开放的试点效果,拉动当前疲软的对外贸易,为新时期中国外贸“突围”破题,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贸区的另一试点意义,在于与深化改革开放相呼应,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不改不行,全改又可能面临比较大的风险,建立类似于改革开放之初那样的特区进行试验,形成可复制的改革经验,这一思路再次进入了领导层的视野,上海自贸区就此应运而生。从这个角度看,国家酝酿已久的多项改革都有望在上海自贸区试点。

  从国内看,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步履维艰,新的经济增长点缺乏。在传统优势逐渐削弱的同时,政府的管理效率也亟待迅速提高。在此背景下,中国必须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和开放,立足于综合优势,向改革要效益。这需要探索和创新,而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就是着眼于全国的发展战略需要、着眼于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而设立的创新“试验田”,以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即便试验结果不尽如人意,由于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影响有限;一旦成功,就可以进一步扩大推广并全面对接整个中国经济。因此,这是新背景下全球贸易竞争的主动应对,是探索对外开放新模式的明智选择。

  开放格局的新战略

  现阶段,以开放促改革已势在必行。中国要扩大开放领域,服务业领域成为重点;要提升开放能级,必须更多地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要双向开放升级,走出去要注重形成研发、品牌、营销相结合的综合优势;要接轨国际惯例,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要开放载体转型升级,促进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功能创新,进而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审批制度改革、投资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重点领域攻坚,释放新的制度红利。

  当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力图通过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议)和PSA(多边服务业协议),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来取代WTO。但是,上述协议中国都未参与,面对未来世界贸易规则、格局改变的可能,中国将面临着“二次入世”的严峻挑战。

  由此可见,中国建立上海自贸区无疑具有重要的政治战略意义,在具备基础条件的特定区域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措施并承担先行试验的任务,可以积累在新形势下参与双多边以及区域合作的经验,逐步熟悉并增强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为我国与主要经贸合作伙伴谈判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具体而言,对中国开放格局带来影响可分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将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形成新的开放举措。二是形成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比如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三是进一步实现扩大开放的法制保障和制度保障。

  从这个角度看,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要形成全国开放新格局中的先行试点,在接轨国际制度规则、法律规范、政府服务、运作模式等方面率先实践,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可供借鉴的“制度试验池”和适合推广的新模式。

  提速正当其时

  鉴于当前国内外的种种情况,自贸区试验非但没有“操之过急”,而是正当其时,甚至应该提速。进入2014年,国内各地也纷纷响应这一举措,掀起了一股自贸区申请热。

  例如天津正极力争取在东疆保税港区设立自由贸易港区。面积10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港区,“推动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已被列为今年天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天津计划在5年内投资500亿以上,在东疆保税港区旁填海造地近40平方公里,为承载未来自由贸易港区发展提供空间。而地处东南沿海的厦门也在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重庆方面也在力争成为内陆首个自贸区。此外,像青岛、舟山等地也在传有意申报自贸区。

  各地申报自贸区方案的热情值得鼓励,然而要明确的是,自贸区虽落户上海,却是实实在在的“国字号”战略,需要服从国家层面的统一调度,应看清自贸区试验对于全局的意义。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讲,自贸区“是一个改革的高地,而不是一个政策的洼地”。中国应该静等来自自贸区的试验成果,审时度势地继续扩大开放力度,让自贸区的试验效应最大化。归根结底,自贸区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特殊经济区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招商引资,其最大的意义,是要让中国经济增长从依赖资金投入、人口红利转向依赖制度创新。只有打造一种升级版并不断演化前进的自贸区,才能应对当前的挑战。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上一篇:跃进的轨道装备制造
下一篇:别让戚继光继续堵枪眼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